background

異鄉人故事 Jessie

Hi 我是目前在加拿大全遠端遠距工作的軟體工程師,這裡會分享在海外工作的學習資源、求職心態、工作心得、全遠端旅居分享。

找海外工作的技能...

Hi, 你最近好嗎? 我這幾週見了些讀者,能夠跟螢幕另一邊的讀者見面, 幫助他們理解一些求職的盲點,也讓我覺得自己的經驗很有貢獻的價值, 也從讀者身上學到許多。 其實我不是最厲害的那個人,我當年的軟體技能明明才普普, 20幾歲的歲月,花了很多時間在浪遊、旅行, 還被同學說過「覺得我很笨,都不在意職涯,只知道玩。」 但為什麼,突然間,我就飛到國外工作了? 其實我以前,不確定我想要一直走軟體工程師這條路。 因為去澳洲打工一年, 我學到了「厚臉皮」敲門找工作, 學會了用英文跟外國人溝通, 理解了各種簽證的眉角。 因為去了歐洲旅居, 學到了歐洲人的直接與表達能力。 因為離職開始接案 自學了很多coding,談判技能 讓我開始對寫程式有更大的興趣 因為去了尼泊爾, 在學校教小朋友知識, 理解到技能與知識,是一個可以擁有很多可能性的武器。 因為這些「很愛玩」的旅行經驗, 讓我學到了許多,要在國外求職的重要技能, 讓我意識到想要在國外長居,我擁有的技能,是一個很好的工具 這個工具可以讓我去發展不同的生活可能性。 所以我的「why」有了答案, 不是因為恐懼、或是大家都在做所以我要做,...

海外工作中增加溝通能力的技巧(如何問問題)

很常有人問我,海外工作中,尤其是遠距工作,要怎麼增加溝通能力。 工作了一段時間,整理了不少,我學到的溝通技巧 今天想分享幾個,如何問問題的面向 注意自己說話時產生的位階,直接詢問問題。 溝通時,注意不要讓自己處於過於謙卑的地位, 學會直接詢問問題,這樣更容易讓他人理解並幫助你。 剛開始工作的時候,我很常會把I’m sorry 放在每個句子中 I’m sorry I have a question about…, I’m sorry for interruption. 當我們過度使用道歉語氣時,往往會讓自己顯得不夠自信, 並且降低他人對我們意見的重視程度。 作為溝通者,我們的任務是清晰地傳達訊息,無論是問題或困難, 他們只需要知道如何幫助你。過多的道歉和迂迴反而可能讓溝通效率變低。 他們並不需要知道你的不好意思,你的爭執很久才提出問題,你的害怕犯錯。 只需要知道,怎麼幫助你。 以一個非常簡單問問題的例子來說,與其說: I’m sorry to interrupt, but I’ve been trying to solve … for a long time, does...

海外工作中⋯溝通跟技術哪個重要?

很多人問我在加拿大跟台灣工作的差別 或是工作形式和文化適應上的差異 除了工作夥伴來自世界各地之外 另一個很大的差別是重視溝通的程度 即使你技術再好 沒有良好的的溝通 很容易造成工作上的錯誤 或是付出沒有被看到 之前mentor 告訴我的 You are ONLY as good as you communicate 大大的影響我在工作上的影響力、工作方式、甚至是執行專案的狀況 也意識到,面試流程中不斷的確認溝通方式這件事必要的存在 Good communication is not a "bonus ", is a ‘must’ 這也是很多人在海外工作或是求職時遇到的挫折 「怎麼都跟台灣不一樣」 上週我在社團直播, 跟大家聊了許多關於 簽證、移民以及最常被忽略的海外職涯隱藏成本 有滿多人跟我說很有幫助的 我也有稍微聊到差異的這部分 很多人說分享很有幫助 如果你還沒看過可以去社團的精華區看看: 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softwarecirclenewbies/ 下一封信我會再跟你分享 要怎麼在海外工作上,改善溝通這一點的小技巧 希望你都好,

達到不理想的職缺,若是之後理想工作到手的話該怎麼調適這個心態呢?

最近有人問我說, 他已經拿到一個offer 可是其實沒有這麼理想, 但是因為人在海外所以先求有再求好 可是如果同一個時期, 剛說好要去第一個offer 但最理想哪個offer來了 可惜已經錯過 該怎麼調適這個心情呢? 其實在幾年的海外職涯生活裡 我聽過非常多人, 剛onboard就離開 甚至預計一個月後會加入公司 在一個月內反悔的 這樣的狀況層出不窮 而且「並不會不專業」 只要用好的態度跟專業的回覆 公司也應該用專業態度去回應你 所以當我被問這個問題的時候 發現其實問錯問題了 不要調適心情,勇敢的去轉跳 「你只應該為自己著想」 在onboarding 前轉跳, 甚至在加入後也可以轉跳 這是你的職涯, 你應該只為自己著想 公司應該要有能夠處理這樣狀況的buffer 一個月後,甚至兩週後,他們就會忘記你了 但是你的職涯, 走自己想走的路的時間跟機會 影響卻是非常巨大 若是你繼續待在第一個offer 腦袋裡想的是錯過的offer 接下來工作的績效大概也會受到影響 公司必須為這些hiring risk承擔 他們照顧他們 你照顧好你自己 今天的分享希望能打破我們熟知的公司「忠誠」觀念...

如果海外求職的過程是一趟探索的旅程(工作坊消息)

有些比較久的讀者可能知道, 我在20幾歲的時候有好幾年是一個長途旅行的背包客對於海外求職這件事, 我一開始也害怕、也猶豫、也自我懷疑過 但是我發現我從來沒有把它當成是一件,需要完美執行的事情 很大的原因 是我把它當作一個探索的旅程 在旅行的路上,你會一直不斷的遇到障礙 有大有小 小的可能是,忘記帶什麼而懊悔不已 大到可能是,不小心把自己帶到一個有點危險的狀態 但是不變的是,每次遇到障礙 都是一個自我學習跟自我探索的過程 我開始理解,原來我以前做某些事情的時候 是這樣的想法跟做法,原來在這個國家可能不適用 那我自己對於這種方式的想法是什麼呢? 而且一路上 遇到幫助你的人,「非常多」 想像看看如果一趟旅程沒有遇到任何陌生人交談 也喪失了很多探索、討論、從他人身上學習的機會 旅程上 總是有意想不到的驚喜 轉角麵包店遇到的老闆、 背包客棧遇到要去某個景點的旅人一起同行 每一個驚喜,都有可能改變你原本旅程的道路 若是過度準備、按表操課 很有可能壓力太大而無法享受整個旅程上帶給你的驚喜 最近有學員經過了五個多月拿到了2個加拿大的offer 從原本第一個面試,自己想挖洞跳進去...

怎麼做會讓別人更想幫助你(工作坊消息)

在海外的市場 請求意見跟幫助變得格外重要 除了市場狀況自己不熟悉外, 以第一個海外工作來說 你「的確」需要別人幫助。 一般來說 在linkedin上弱連結得時候受到他人幫助 是非常容易的 因為大部分的人都很樂意幫助別人 通常沒有回覆或是沒有幫助 通持都是因為工作忙、家庭忙碌等等的 所以也沒什麼好為這些沒有回覆的人感到玻璃心 但是為什麼即使如此 其實我有很多時候,我會選擇忽略 問題不夠清楚:如果對方的問題沒有問完整,或者不清楚在問什麼,很難給出具體的建議。 不尊重我的時間:收到類似「Hi, can you help me?」的訊息後,對方卻沒有進一步說明需求,讓人難以回應。或是無止盡的丟所有的煩惱跟問題,卻沒有自己思考過。都會讓我想要結束對話。 如果我曾經給過意見,但對方沒有重視,或是完全忽視了,這會讓我猶豫是否應該再次提供幫助。 當我給出建議時,對方在嘗試之前就有太多的「可是」,這會削弱我幫助的動力。 另一方面,如何成為一個願意讓他人幫助你的人呢? 我曾經遇到過一些人,只要能夠馬上幫助他們, 我就會毫不猶豫地伸出援手。這些人具備這些特質:...

拿到offer的時間比別人快的原因是....

上週公司經歷了一坡裁員, 許多優秀的engineer 在公司reorg的狀態下都被裁掉了 我跟一個跟我同期進入的engineer 私底下討論前兩年被裁員的經驗 我們在同個時期、都在加拿大、技術技能也差不多 他在那個時期總共花了五個多月拿到一個offer 我花了近三個月,兩個offer。 因為在等簽證的關係,拖了兩個月才入職 所以我們在同個時期加入公司 深入討論我們的求職經驗 發現很大的不同點是 我並不害怕尋求幫助 也不害怕面對面試 即使也有被洗臉、技術面試搞砸的經驗 但我一直都深信「實戰面試」的重要性 . 實戰面試,除了大量累積我的面試經驗 大量Review與修正面試之外 更重要的一點是,減少自己的內耗 . 當你有幾個面試排在下週 這週絕對沒有時間有負面想法 而是去準備&review之前的面試 . 同時因為大量的跟mentor&connections接觸 都對當時的我心態調整上有非常大的幫助 . 下一封信我會分享 怎麼樣的人會讓別人在這段時期更想幫助你 . . 如果你想要「開始」往海外工作邁進 可以在這裡跟我預約免費諮詢目前的課程內容, 我們一起來聊聊目前你遇到的問題...

生活會改變,職涯也會

很多時候,我看待職涯的想法是, 我的職涯是在support我的生活模式與型態。 . 在海外生活一段時間看看,有很多方式 因為我有這個生活嚮往 所以在年輕時就嘗試打工度假,在國外生活一年 因為嚮往在不同國家居住看看,就開始自由接案, 開始嘗試去泰國旅居 到了某個階段,想在國外建立當地的連結, 才開始找海外工作有提供簽證的地方,而去了香港 一段時間後,我又開始想像之後的生活,好像沒辦法在香港待一輩子,想在某個國家建立「家」的安穩而輾轉來了加拿大 . 我的職涯轉換,都是因著我想要的生活而跳轉 而且職涯的探索, 越探索會越接近我的核心價值跟對生活的要求跟我的個人特質 . 「找國外工作」只是一種「出國生活」的方式 . 在問就原因的時候, 先問哪種生活是你想要的,才能釐清到底怎樣的方式適合你 . 畢竟出國工作有的時候是一個浪漫與冒險包裝 但真的不是適合每個人 . 如果不知道,那就大量去嘗試、探索 改變了也沒關係的 :). . 我會在社團分享更多軟體工程師海外生活與職涯的內容:) :...

加拿大的多元文化...

如果每個人都問你「where are you from 」 那久了你會一直覺得你是個外人 昨天在咖啡廳聽到隔壁在聊這塊我深感同意。 在世界遊走跟在加拿大待了這麼長一陣子 我一直很注意這些平常不起眼的句子我很少說「xx人都怎樣怎樣」 當自己有這樣的想法的時候, 也盡量提醒自己不要先入為主 或是因為外表就覺得自己跟對方的文化跟相近. 以亞裔來說我就有遇到各式各樣的背景 還有完全沒有亞洲文化背景被非亞裔領養的朋友.. 在多元文化的環境中我甚至很少會注意到自己的亞洲面孔 記得之前意識到這塊的時候 好像是Covid發生同事叫我不要去市區遊蕩比較安全.. 後來我也意識到很少人問我這個問題 通常都是我自己講到我是台灣人.. 雖然我們來自哪裡的確定義了大多數我們的個人價值 但是這個問題卻不是每個人都能輕鬆回答 尤其在世界有越來越多第三文化、甚至第四文化的孩子其實這也不是新聞了.. 「但我覺得在這裡很被接受,因為沒人問這個問題」隔壁桌傳來這樣的聲音。 ..加拿大的多元文化是其中一個我想來的原因。 雖然還有數不清的文化問題, 但整體來說我覺得加拿大已經比起很多國家來說更能夠接受多元文化的社會。...

面試或是弱連結最容易忽略的事...

最近跟在LinkedIn 找工作的人connect, 在video coffee chat 上他說了大約3-4次的 「 我從來沒自己找工作過, 一直都是recruiter 來找我, 但今年實在太難了,所以我只好這樣」 我心裡的想法是 . 原來你是不得已跟我video call 我身爲在比今年更難找工作的求職者,你在抱怨什麼? 原本的心情大打折扣, 快速結束對話後 思考為何這場對話讓我很不舒服。 弱連結的建立, 不是在社群網站上傳傳訊息而已 如果對方花了時間跟你對話(還不是只回回訊息而已) 那何必浪費時間抱怨 ? 可以訴說自己緊張或焦慮的心情, 但大部分的人對於 「雖然你緊張焦慮還是勇敢嘗試」會對你有正面態度,而更想幫助你 反之,所有人都知道現在的求職市場, 不需要一在提醒且聽你說 「自己其實很厲害,只是因為市場很難,所以只好來拜託你」(滿頭問號?) 雖然求職階段真的很多焦慮 在海外求職更是 大部分在科技業的人「真的都知道」 誰不是經歷過這樣的過程 一再強調且帶這樣的態度到弱連結與面試上 不僅沒有幫助, 還會帶來反效果的 :( . ....

拿全職工作,搬去別的國家

最近我的同事,帶著家人孩子,從舊金山搬去了愛爾蘭。 之前也在IG上分享,我的主管搬去韓國的事: https://www.instagram.com/p/C1JO2_puiXn/?utm_source=ig_web_copy_link&img_index=1 全遠距工作近五年,自由接案一年半 以及多次的數位遊牧經驗。 我知道這些這些都是有可能,但其實不是想像中的容易。 尤其是對我們這些新移民 舉凡簽證、稅務居民限制、公司的非同步溝通遠距文化、 薪水都是考量的原因。 但是有沒有可能 全遠距工作、又能數位遊牧、又能拿高薪 在一個國際公司與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工作、 能有穩定的收入、又在自己的career路上有一定價值 有社會福利、保險、還能搬去另一個國家「短居」 還不用壓力大的創業 我一直走在讓這件事越變越容易的路上。 去年去韓國跟台灣遊牧了兩個半月, 今年還有多次的遊牧計畫 而身邊的同事、朋友也開始一直在執行這樣的path 同時也在一個想要在carrer往上發展跟精進能力的狀態下 讓我感知我在一個非常適合我的環境裡 (雖然大家跑來跑去的很難見面lol) 而這樣的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