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ofile

異鄉人故事 Jessie

為什麼上班時無法完成工作

Published over 2 years ago • 1 min read

Hi, 你這週好嗎?

我好像從來沒有分享過,我是從什麼時候開始想要遠距工作的。我第一次開始遠距工作時,我自己都還沒有認知到這叫做「遠距工作」,那時候這樣的字句還沒有像現在這麼普遍。 但我真的意識到想要開始這樣的工作模式時,是看了一篇Jason Fried的文章,在談他帶著工作去旅行的經驗。

後來發現了他的著作Rework跟Basecamp這個以全遠距模式招聘,員工遍佈在世界各地的公司。當下我滿驚訝的,也覺得這樣的工作模式真是像夢一般。

最近剛好又重看了Jason Fried的Ted talk演講,他解釋,為什麼員工去辦公室工作,卻沒有辦法工作?

  1. 老闆沒事問你進度,一直打擾你
  2. 同事沒事就戳你約團購,一直打擾你
  3. 開不完的會議,一直打擾你

你說在家,我會想去開冰箱、想去看電視也會打擾我啊。但是這些都比不上在辦公室的「被動性打擾」,連逃都無法逃的就被打斷工作思路來的強而有力。

全遠距工作已經兩年的我,問到同事們時,大家也一至認為在家遠距工作的效率是最高的。能夠有彈性的工作、有效率工作,對增加自己的成就感也很重要。對我來說,最大的益處是,我能夠自由移動,想去咖啡廳去咖啡廳、想去男友家去男友家、想洗衣服就洗衣服、中午在家煮飯也對我的幸福感有很大的提升。而且我不喜歡辦公室的small talk XD

我在十年前看到這本書,這個Ted talk所分享的概念,也已經超過十年,這幾年吹起的遠距工作熱潮,其實已經吹很久了,只是以前是微風,現在龍捲風…

我遇到最多人跟我說的是,「可是台灣的遠距工作還沒有普及,沒有市場…」讓我想起十年前的我並沒有因為那篇文章是美國人寫得而畫地自限,反而開始思考,是怎麼樣的公司才會有這種可能性,進而接觸了新創公司,開始閱讀英文文章,即使當時根本無技能可言,也會開始看國際職缺。

現在即使住在台灣,海外也有大把大把的遠距工作機會、甚至比較高的薪資給付。可以參考我寫的文章: 找一份遠距工作,真的這麼困難嗎?

若是在台灣就是沒有市場,而你還沒有英文履歷、或是還沒有開始找海外遠距工作職缺的原因是什麼?歡迎回信讓我知道。

這週在玩什麼

書籍- 比特幣投資金律

年底終於想來了解幣圈到底在玩什麼,我去上了虛擬貨幣新手投資工作坊初步了解了一點點虛擬貨幣,也問了很多相關問題。雖然沒有報名他們的線上課程,可是找到這本書想說可以來補一些知識。希望明年也可以做一些長期性的比特幣投資。在投資之前好好的學習投資知識,我覺得很重要,在不懂前即使再怎麼誘人我都不會碰。我看完這本書,感覺有開了一點點門的感覺,目前還在慢慢捉模這塊,也還在看一些國內外的線上課程,有機會再跟大家分享。

線上課程- Visual Thinking: Drawing Data to Communicate Ideas

無意間到的課程,visual thinking 中文我也不曉得要怎麼翻,但基本上是將選擇轉化成圖表,來幫助你做決策的一個過程。老師用交通方式(從家裡到公司)的不同種選擇來做圖表,我覺得滿有趣的!沒想到一個小小的任務也可以有這麼多面向。我用的是skillshare的免費30天試用,在hahow好像找不到類似的課程。

讀者問答

Q: 我是軟體工程師,加拿大的職場需求技能究竟有哪些?

A: 我不曉得你現在的技能專業度如何,但是你可以在linkedin找加拿大軟體工程師的職缺,看看他們的職缺都什麼技能是你需要加強的。或是我有篇文章內有寫到的求職網站https://theoutsiderstory.com/job-searching-canada-2/,上面都會有職缺需求,很容易就找到熱門技能。以前端來說,react 應該是最熱門的,但是你會vue所以應該也很好上手,這個只要多做幾個小project就可以練起來。你會發現很多職缺會找full-stack,但也許最後他們會問你想要做前端多還是後端多,所以即使只是前端工程師,也不要因為是full-stack的職缺而自我設限,覺得不行,投履歷前就放棄歐。

過往的電子郵件

如果你還沒有看過之前的電子郵件,我都放在這裡。有很多與遠距工作相關的討論,也歡迎分享給有需要的朋友。

你喜歡這種形式的分享嗎?回信讓我知道:)

異鄉人故事 Jessie

訂閱Sunday Review,每週收到遠距工作的實現、實用資源、海外工作的心得、人物專訪、在異國生活的感觸、背包旅行時學到的體悟、還有把生活當作旅行的學習。 期待與你通信!

Read more from 異鄉人故事 Jessie

Hi, 最近幾個月, 我遇到過很多讀者或是身邊的朋友,對於轉職、求職感到害怕 甚至看低自己的能力而遲遲不敢開始 或是下定決心要轉職,卻報名錯課程,走錯路越走越迷惘 在轉職路上跌跌撞撞,也沒有人可以詢問 在自信心低落的狀況下,頻頻放棄的也大有人在。 或是在求職的路上, 想換工作、或是想往海外發展,卻不知道從何問起、從何開始。 我現在有一個很棒 (但有限制人數) 的機會提供給你 真正幫助你不再浪費時間徬徨,可以有目標的行動開始軟體業的轉職規劃、達到求職目標 而我認為做教練課,從一開始,就跟著你建立明確的道路,是最快、最有效的方式 所以從5月23日開始 我會開始提供一對一教練課 我會在8-12週內客製化的幫助你達到轉職與求職目標 每週我會有與你的一對一教練課 清楚讓你知道要做什麼,教你實際策略與祕訣,進度追蹤與檢視 深層的專業陪伴與協助你 從個人化的轉職目標規劃、準備履歷、尋找目標職缺、面試技巧 未來的海外工作準備,利用我的所有經驗以策略帶領你前進。 之後還會不會繼續提供這麼深層的服務,我也不確定… 不過這次我會全力以赴幫助加入的學員達到成果 目前預計只收限量的學員...

almost 2 years ago • 1 min read

Hi, 最近因為私密社團的關係,收到滿多私訊的。 (結果大家好像還是不敢在社團發問lol) 剛開始到國外工作的時候,我很怕問問題,一來是對自己的英文沒自信,二來是對自己的技能沒自信。 很怕自己問了蠢問題,或是麻煩到別人。 然後我發現,我就錯過了問問題的「黃金時間」。 像是聽演講的時候沒有及時發問,剛報到很多不懂的也不知道怎麼問,後來發現自己浪費很多時間在自我掙扎, 而這些問題可能問一下,五分鐘就有答案了。在跟別人討論的時候,可能也會產生不同的解決方式, 進而讓對方也學習到,原來這個地方會有問題,可能是哪裡不夠詳細。 對於一個在適用期的新人來說,問問題也可以說是新人最大的價值。 害怕問問題,可能也根深蒂固的在我們的文化中。 在英文裡,問題分成兩個單字,Question and Problem ,「有問題想問」,跟「我有問題」本應該就是完全分開的, 但是我們總是以為「有問題想問,代表我有問題」。 在很多文化中,這是很令人驚訝的一件事。 後來我開始培養自己問問題的能力 在工作上,嘗試解決問題20-30分鐘,還是弄不懂就馬上發問 逼自己在每個會議上,至少提出一個問題...

almost 2 years ago • 1 min read

Hi, 我開了一個club(動疵動疵!) 之前諮詢幾個人過後,在給予建議與資訊時,我同時也獲得很豐盛的收穫! 我以前從來不覺得我可以給予職涯回饋(以一個愛流浪的背包客來說...) 但是因為我過往的經驗,真的幫助我在自我察覺、培養專業、以及流浪、交到各國的朋友有很深的影響 加上大家很常問的問題,我覺得不來交流太可惜了! 原本對於社群媒體有點失望,想要關掉臉書 但是如果我以往的掙扎與徬徨,能夠來幫助到你減少這些焦慮,專注於自己的目標 我願意跟Meta當朋友(lol) 週日抱抱還是會繼續分享目前的工作與感想 這個社團主要會分享一些轉職新創軟體業或是海內外的求職心態 就這樣啦~歡迎來玩: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softwarecirclenewbies 我們週日見:D Jessie

almost 2 years ago • 1 min read
Share this post